查看原文
其他

现在的中文热词,哪些会很快消失,哪些会流传下去?

一小时爸爸 一小时爸爸 2023-10-14
特别说明:因为微信又......“改版”,现在如果没星号的话,基本就很难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了,所以拜托大家务必给我们公众号设成“星标”。多谢

设置的方式就是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名称,然后再点击右上角的“...”,就可以看到“设为星标”了。





今天是“谷雨”,而每年的谷雨节气,还有另外一个意义,那就是联合国确定的“国际中文日”。

我们在给小朋友讲新闻的公众号中,昨天聊了一下谷雨节气(点击阅读:美国警队的新警员:一只小萌兔 & “雨生百谷”的谷雨节气),并且在文章末尾还插入了一个由央视制作的宣传视频,主题就是关于谷雨节气与联合国中文日的。

之所以定在这一天,是因为传说中仓颉造字时“天雨粟,鬼夜哭”,天雨粟,就是天上下小米,据说这就是“谷雨”的来历
既然节气的部分已经说过,今天就来聊聊中文吧。关于汉字的演变、特点,以及这些年热门的话题,我之前已经写过很多,在文章后面的延展阅读可以看到列表。而今天想说说一个之前没提到的话题:“中文流行词”。
不同的时代,就会有不同的新词出现。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,新词出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,只不过有些人很喜欢用这些新词,有些人则非常讨厌,甚至认为这些新词都是“垃圾中文”,感慨现在的中文退化,甚至担心中文会被这些新词破坏。
真的需要这么担心吗?
首先,即便是很浅显,哪怕是“粗鄙”,我也不认为任何的流行词汇是“垃圾”。就算是攻击、骂人的脏话,问题也不是出在词汇上,而是使用它的人。
事实上,考核一个中文词汇的“价值”,最好的工具之一,就是时间。如果一个词汇经过几十年、几百年甚至更久,依然被人们所经常使用,那它在中文中,就具有巨大的价值。
所以真需要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可能是:现在的流行热词中,有哪些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,会流传下去呢?





首先是一些纯字母,或者字母汉字混搭的词,比如现在流行的YYDS,栓Q,这种很难被当做中文的一部分。这些词是否能长久流传,主要是看它所缩写的词本身有多久的生命力。就比如YYDS,XSWL这种缩写词,流行本身是基于一种“密码”的神秘或优越感,原词本身所包含的“力量感”和冲击力就不强,因此长久流行的可能性很低,往往过段时间就会“退流行”了。真正会长期流行的字母缩写,往往是下面几种类型:
一些日常词的缩写,因为太常使用,会一直存在,比如lp, lg等等;一些是因为“敏感关键字”,只要大家都懂的政策依然还在,就会存在;还有一些就是不那么礼貌的词汇,使用拼音缩写会降低攻击感,比如2B,NMSL。
但不管怎样,这些词都不是中文汉字的一部分,而是可以视为汉字的另外一种字母写法,就像拼音一样。
现在的缩写文就像本世纪初开始流行的火星文一样,也会逐渐退出流行领域。无论是燚暒妏还是YYDS,他们的出现最初都是小圈子希望自己特立独行而设置的“密码”,而如果这种文化流传太广,就会失去了原本的价值。而新的一代人自然就会摒弃他们,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一代密码,和“老人”区隔开。
﹌铟蒍樾褆澑裄dε亊犓,樾鎔鯣蹆鎏,洳惈睍菑辶罘恠砽钬瑆彣の話,バ宬荟禙铖姥怘蕫¸.•´





而另外一类新词则是直接音译的外来词,有些是完全的音译,比如黑客、克隆、酷、普拉提,或者混合而成的酒吧、餐吧等等。网上也有声音表示担心这种外来音译词会对中文进行干扰。但中文本身作为一种成熟丰富的语言,其实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的。
不少我们早就在使用的中文词汇,本身都是外来词。其中从日文中引入的公安、交通、历史、民主......就不说了,这些外来词更多是对原有的中文词增加了一个新词义。而音译词其实也有很多,近一点的词汇,有些比较明显的,比如沙发、咖啡、模特、吉他......还有一些已经很难让人想到是音译,比如幽默、摩托、霓虹灯、普罗大众。
甚至有些音译词早就扎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比如来自梵文的词汇:菩萨、佛、刹那......
因此音译词在汉字中的存在是很常见的,有些人担心的“喧宾夺主”,这其实是因果倒置了。外来词的比例有多少,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有足够的科技、文化创新能力。如果我们缺少创新能力,更多的是模仿,那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的外来词。
音译外来词本身的生命力,也跟这个词汇本身对应的事物的生命力,以及翻译的水平有关。比如盘尼西林现在就很少有人用,而是叫它“青霉素”了。
说完外来的这些,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原创的流行词,它们的未来会如何呢?
火钳刘明、蚌埠住了这种谐音梗似的成语,生命力是比较薄弱的,就像脱口秀大会总要鄙视一下建国的谐音梗一样。谐音词语在最初可以让人觉得有趣,一下火起来。但是因为中文本来就不是表音的文字。而谐音这种用其他含义的同音字来替代的模式,是违背汉字表意为主的使用习惯的。所以刚开始用的时候,会觉得新奇简单,接受门槛低,很容易流传开,就像谐音梗的笑话一样。不过,也正如蛋总对谐音梗笑话的评价:创作容易,效果好,但作品价值低。当时有一个评论还蛮有趣,将这种谐音梗比作入口瞬间很炸裂,但却没什么回味的科技美食。
而谐音词的生命周期大部分一样很短,就像曾经火爆全网的“蓝瘦香菇”,现在几乎已经很少人用,out了,但同时期出现的吃瓜群众、撩、老司机等等,当时没那么火爆,但生命力却长久很多,现在的使用率依然很高。
好吧,说了这么多可能生命周期不会很久的当代新词,那有没有当代的词汇,有可能千古流传呢。
还是可能会有的。





首先是跟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绑定的词汇。当然这里说的是那些能写入正史,成为“以史为鉴”的一部分。比如某些古代的典故会流传至今,甚至是成语、歇后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比如萧规曹随、指鹿为马、草木皆兵等等。也有一些是故事本身很有寓意,比如叶公好龙、朝三暮四等等。
如果只是某些热点事件或者热门人物的词汇,在经过这个时代之后,往往就很少有人提及了,后人再去理解就有很高的门槛。比如前些年流行一时的洪荒之力现在就没什么人用了。而当有一天葛大爷不再那么有名,葛优躺也自然不会有太多眼球。这些基于流行文化而出现的热门流行词,即便有的可以像“鸡你太美”这样过几年再翻红,但从中长期来看,也是慢慢消亡的。
但如果是和某段“大历史”,或者某个值得被记住的故事有关,则会流传更久。比如改革开放、一国两制、三天两检(bushi)等等。这些都会是在未来会更长久被人使用的词汇。
而另外一种情况,词汇虽然和热点事件无关,但因为字面上很好理解,并且是很简洁精辟的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,浓缩到一个词语中,并且用字也朗朗上口,这样的词,就更容易流传下去,比如从善如流、药到病除、少年老成等等。
在当代热词中,的确也有这样的案例。
就像“不明觉厉”、“细思恐极(极恐)”, 这类词就很可能成为未来能留下来的成语。因为它们仅从字面上就可以准确理解含义,不需要背景故事的讲解。而且含义属于日常会用到的,并且比用一句话来描述要简练上口。
相反,另外一些热门词,比如喜大普奔、十动然拒,就不太可能成为未来的词,前者是四个不同词语的缩写,而后者的缩写方式并不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,所以都很难从字面上快速理解出词汇的原意。
当然,不仅仅是四字词汇,三字或者二字也是如此。一些能简单又精准地表达出复杂含义的词汇,未来流传下去的可能性更高。而纯“玩梗”的词汇,就比较容易过期。“龙傲天”可能就会比“奥利给”、“绝绝子”的生命力更强大,





所以我个人来看,我并不会担心所谓当代汉语词汇太“垃圾”、文化退化之类的。中文是有生命力的,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大量的新词。我们现在看到的成语之所以那么精美干练,充满哲理,是因为它们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优秀词汇。而在古代也一定会有千百倍的“新词”出现,然后又消失。
所谓的文化自信,不仅仅是说面对其他文化时能做到不卑不亢,同样也是说不要是古非今,总觉得祖宗的好,现在的不好 —— 祖宗留下的东西当然有很多好的需要我们继承发扬,但现在的新事物同样有不少是未来可能流传下去的优秀作品。
那你觉得,在这些年的“新词”、“流行词”中,哪些比较有可能在未来的大浪淘沙中留存下来,成为“传统”呢?



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,如果你有什么问题,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【提问沟通】告诉我们:



点击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【搜索文章】,在搜索栏里输入“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:
  • “给予”和“给与”?如何读?我猜你很可能会答错

  • “具”和“真”字里应该是几个横?为何总写错

  • “畊”就是“耕”,那写成刘耕宏算错吗?

  • 孙悟空的悟,应该读三声还是四声呢?

  • “骑”要怎么读:铁骑、一骑当千,欲将轻骑逐,一骑红尘妃子笑...

  • 儿化音为什么不写成-er,而是-r了?

  • 89%的人记得小时候“说服”读shuì,所以我买了一堆老词典来验证...

  • 远上寒山石径斜,读xiá还是读xié?

  • 死记硬背还总出错的“笔顺题”,背后是舍本求末的语文教育

  •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

  • 修改读音没问题,只要高考别再考拼音题

  • 汉字启蒙中总被忽视的重要一环:偏旁

  • 给孩子选择标拼音的注音版书籍,要谨慎

  • 认字的基础方法,就在“文”和“字”两个字中

  • 如何让孩子分清“三点水”和“两点水”的汉字

  • 一个、一起、一二三的“一”是多音字吗



最近文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